欢迎光临乐鱼乐鱼官网,咨询电话
乐鱼乐鱼官网
专注永磁产品的生产与创新
乐鱼乐鱼官网
  • 钕铁硼系列
  • 钐钴系列
联系我们
“乡愁”一样都没少 “老家”更添新味道 没有“大动作”的刘圩村示范了什么
文章出处:钐钴系列|
阅读量:1|
时间:2024-08-24 09:15:34

  在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各地新农村建设、农房改善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没有大拆大建、没逼百姓上楼、没破坏村庄原貌”的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却静悄悄地成了网红,赢得一片叫好声。前不久这里不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培育单位目录,还被列为加快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实践案例。省里的专家连连称赞其“极具示范意义”,是“差点被错过的最亮的点”。

  七月夏日,漫步在刘圩这个省级“水美乡村”,感受到的不是“千村一面”的现代化,而是独具特色的“老味道”——大树、古井、老桥散发着历史气息,水塘、炊烟、村落勾起儿时回忆,圩内遗存的两口百年古井和60余种苏北乡土树种见证岁月变迁,移步换景,村庄内随处可见乡愁印记。

  刘圩村前王老宅乡情馆,村民向身边的来客讲述村庄的历史。“刚开始听说农房改善时,我们这些老人都很担心,害怕生活了大半生的老家就这么没了。”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刘圩人的顾虑。令大家欣喜的是,镇村组织干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综合考量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邀请省市级专家对村庄的整体风貌、水体整治、园林绿化、交通道路、公共空间等方面做科学规划设计,要求“守得住乡土元素、留得住乡愁记忆”。

  2018年以来,耿车镇紧扣“水美刘圩、田园风貌”理念,以“不大拆大建、不逼百姓上楼、不破坏村庄原有风貌”为原则,全方面推进刘圩农房改善项目。在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保留原汁原味的四大乡村特色。

  保留水圩特点。刘圩地势平坦,村庄内沟渠河塘环绕,构成天然的“8”字型水系,这是传统水圩村落的旧貌遗留。该村在建设过程中围绕水圩文化,梳理水系、整治驳岸、连通节点、恢复水质,达到了水圩特色再现的目的。

  保留历史遗存。刘圩注重深挖村庄资源禀赋,加强对唢呐艺术、刘圩柳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精心复原“天圆”“地方”两口古井,塑造传统、古朴、亲切的村庄氛围。村中遗留下来的许多带有历史印记的旧磨盘、石槽等生活遗存都被合理利用。

  保留乡土植物。刘圩乡土树种资源丰富,有柿树、桃树、枣树、樱桃、核桃树、石榴树、李树、樱花、桂花、泡桐、榆树、杨树、柳树、紫薇、紫叶李等。项目建设中,该村注重对乡土树种的保护,特别是对百年榆树、柘树、金银花等珍贵树种的发现和保护,并对村内树种进行挂牌,形成村庄内的植物科普园。

  保留乡贤文化。刘圩是一个乡贤辈出的村庄,有保家卫国的铁血军人,有一生执教的人民教师,有钻研学术的专家学者。该村对所有乡贤的生平事迹进行充分挖掘,树碑立传,建立乡贤馆对外展示。

  “刘圩新型农村社区极具示范意义,再现了水美刘圩的特色风貌,建设中巧妙运用当地闲置建材与乡土植物进行环境塑造,体现了乡土性与经济性特点。扮靓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扮靓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首席技术官汪晓春说。

  “一出门就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家门口还有一块小菜园,儿子儿媳在外地上班,节假日带小孩回来看看不一样的农村田园风光,生活很幸福!”一大早,村民郭小青便在自家小菜园忙活起来。在刘圩村社区,家家户户门前都开辟了小菜园,村民能自行种植花草、蔬菜,世代延续的土地情结和生活小习惯得以保留。

  让家家都有片小菜园,是刘圩村升级改造中尊重群众意愿的“贴心工程”之一。随着新农村规划建设,慢慢的变多的百姓住进了新房,而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仍怀念着以前的旧时光,小菜园就是群众普遍的“乡愁牵挂”。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认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定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定要顺应群众意愿,决不能因为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要努力做加法,把更多的实惠和好处留给老百姓”。

  “刘圩没有大拆大建,但我们以实施农房改善为契机,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城乡布局形态系统变革。”耿车镇副镇长王振雷介绍,按照“五通八有”原则,刘圩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质量提升,小学及幼儿园、健身广场、公交站台、生活污水处理站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设有文化礼堂、儿童游戏室、图书角等,常态化开放使用并组织并且开展活动,满足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原来门前屋后垃圾很多,河塘的水也腥臭,现在整治后,废弃河塘变身景观河,乡亲们茶余饭后都爱在这里遛弯儿。”刘圩村村支书丁义录和记者说,为打造“水清圩美”的生态宜居村庄,村里完成了5000米污水管网和日解决能力100吨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设。

  困难群众的住房安置和保障,是农房改善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镇村专门出台政策,对按照整体规划自行翻建住房的困难群体发放补贴,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人员“一户不漏、应兜尽兜”。村里还专门建了5套80多平方米、产权归村集体的“暖心房”,让5户困难群众同样迎来乔迁之喜。

  王为谭是刘圩村低保户,农房改善让他告别土坯危房,不花一分钱就拎包入住84平方米的“暖心房”,室内装修、家电家具、生活用品等全由镇村兜底。“做梦都不敢想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再也用不着担心屋顶漏雨、窗子透风了,一觉安心睡到天亮。”这位耄耋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注重将农房改善与产业配套、脱贫攻坚相融合,确保让村民留下来、有事做、有钱挣。”耿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前锦介绍,刘圩新建了规划面积1.4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家级“奇趣多肉星创天地”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围绕“奇趣多肉、缤纷园艺”发展定位,该村采取“支书+大户+农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优之雅园艺、育美森园艺、江莱园艺等项目38个,建成3000亩核心区、42.6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培育多肉植物品种500多个,去年外销量已突破8000万株。同时还创办家庭农场19个,注册农产品品牌15个。去年,该园区交易额突破13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突破11亿元,辐射带动当地1000多名农民、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当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成功摘掉“经济薄弱村”的贫困帽。

  如今的刘圩村,既有乡村的形态,也有城市的便利,很多以前搬离本村外出打工、生活的村民纷纷“回迁”,刘艳梅就是这里面一员。“以前家家户户都从事废旧塑料加工,村子里遍地都是垃圾,水塘也被淤塞住,一年四季都有散不去的臭味,根本就不能开门窗。”回忆起几年前的景象,她不停摇头。而现在,墙上的文明标语被揉进邻里和谐关系中,门前屋后的分类垃圾箱摆放整齐,静淌的碧水倒映着刘艳梅的淳朴笑脸。“景美了,生活也更美了。现在我在村北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上班,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靠家近干什么都方便,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

  刘圩村还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模式,积极开展志愿活动,深入实施“支书领头调结构”“支部+电商”等党建富民工程,成立网格党支部,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