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市场的主体在 20世纪 60年代末以前为铝镍钴,70年代以后逐渐转变成为铁氧体,2000年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钐钴)产值首次超过铁氧体,成为磁体市场的主体。目前,第 3代稀土永磁钕铁硼已经占据磁体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90%。目前,中国占全球钕铁硼产量的85%,日本占14%,欧美不到 1%。
从产业分布来看,在全球主要的钕铁硼厂商中,日本有 4家,欧洲仅 1家,其余的全部集中在中国。截至目前,我国钕铁硼生产企业已超越200家,其中年产能力大于 3000t的企业约有 7家,年产能力达到 1000 ~3000t的企业超过 25家,年产能力达到500 ~1000t的企业有 65家左右。这一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津京、山西、浙江等重要的钕铁硼生产基地,其余分布在内蒙古、山东、江西、四川等地区。钐钴永磁材料方面,2011年全球产量约为 1100t,中国有 10余家生产企业,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四川;国外主要企业有5家,分布在美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这几家企业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
虽然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超级大国,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中低端产能严重超过标准,高端产能不足。我国钕铁硼永磁产业占全球总产量的85%,但是只占全球产值的 65%;而日本钕铁硼产业以 14%的全球产量,占据着33%的全球产值。造成目前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国内一些钕铁硼永磁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较低,钕铁硼永磁材料对稀土原料的价格相对敏感;同时下游中低端市场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缺乏刚性,一旦钕铁硼永磁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过快,需求量就会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钕铁硼产量超过1000t的企业只有 32家,大部分企业属于中小规模。这部分企业产能低,资金链压力大,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多处于波动状态。
在稀土原材料涨价期间,钕铁硼厂商进行储蓄性采购,下游客户又恐慌性下单,间接地放大了钕铁硼的需求量,生产不足以满足需求。而随后的降价期间,下游客户的订单又出现大幅度下滑,导致钕铁硼厂商供过于求,利润受损。这种价格和供应上的不稳定性对钕铁硼产业链的中下游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小规模的钕铁硼制造商基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已经部分停产,下游市场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也发生了萎缩。由于低端应用市场对钕铁硼永磁的价格敏感度很高,经过原材料涨跌的过程后,在箱包磁体、低磁疗产品、中低磁场磁选机等领域,钕铁硼已经完全退出市场;中端市场如电子科技类产品领域,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开始重新使用铁氧体来代替钕铁硼。
近年来,稀土永磁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重点扶持。一方面,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将稀土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加以有效保护,包括上调稀土矿原矿产税,颁布稀土生产性指,开展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出台稀土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出稀土专用发票,发表中国稀土状况白皮书和公布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等。
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国内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力度。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稀土材料被列入制造业领域中基础原材料优先主题,属基础原材料的重点支持方向。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稀土功能材料”列为首个发展重点,并提出开发高性能永磁材料,组织开发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等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推动粘结磁粉及磁体产业化的相关规划。在随后发布的“重点产品”中,又将稀土永磁材料置于目录首位。2012年 4月,由工信部牵头组建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也正式成立。
总的来说,尽管我国稀土永磁产业的发展在过去 2年里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未来稀土永磁仍然是朝阳产业。钕铁硼永磁材料方面,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矫顽力,在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及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端市场特别难找到相应代替产品。在风力发电领域,稀土永磁的直驱式风电机组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等一系列优点,慢慢的变成了今后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年我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装机约 3000台,装机容量达500万k W,约占新增装机容量的26%。
在节能家电领域,低碳综合技术已成为家电产品逐步发展的大势趋,为稀土永磁产业的快速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变频空调为例,高端钕铁硼制造的压缩机,节能环保效果优异,能够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温差波动,实现快速、节能和舒适的控温效果。继变频空调推出后,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变频洗衣机、变频冰箱、变频微波炉等新型节能家电产品。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电机的心脏。随着我们国家进一步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照国务院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 50万辆。
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 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 500万辆。这对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磁盘和光盘驱动器都需要高性能永磁材料。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记录密度也不断攀升,对磁性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慢慢变得高。除此之外,粘结钕铁硼可加工性好,尺寸精度高,很适合电子信息产业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在这一市场十分具有竞争优势。钐钴永磁材料方面,虽然其价格相对昂贵,但具有工作时候的温度高、温度系数小、抗腐蚀强等优点,在军工、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占有牢固的地位。
目前,稀土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回归稀土本身的价值,国内的稀土供应趋于稳定,前 2年由于价格波动导致的稀土永磁产业危机很难再次发生。钕铁硼永磁方面,未来高端性能产品将慢慢的变成为市场的主导。随着2014年麦格昆磁和Neomax拥有的基本成分专利全部到期,磁粉价格有望再下降20%~30%,届时,我国绝大多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企业的产品将可覆盖到日本、欧洲和美国,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凭借资源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我国稀土永磁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是我国稀土永磁产业的发源地,也是稀土永磁研发中心和高端永磁材料的生产基地,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通过产学研结合,已形成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体系,有效地整合了地区优势资源。在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北京被列为首个重点建设的稀土功能材料基地。
科研力量方面,北京不仅集中了国内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多家顶尖研究机构,还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4家(详见表 1),为北京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技术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引领了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方面,北京从事钕铁硼、钐钴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商超过 16家,在高性能钕铁硼、钐钴产品方面的优势突出。
国内仅有的 5家拥有钕铁硼产品营销售卖专利许可权的企业,北京地区就占了 4家。北京主要的稀土永磁材料厂家见表 2。在国家及北京市一系列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推动下,北京地区的稀土永磁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产业方面,目前北京中科三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高性能的N52钕铁硼,并通过了欧美相关认证。公司生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 70%用于出口。科研方面,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 4代稀土永磁钐铁氮,并完成 10k g级磁粉小试试验线,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北京科技大学、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合作,将自主研发的钕铁硼磁环用于汽车用驱动永磁电机检测,为今后稀土永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北京稀土永磁产业高质量发展已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目前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若干问题。首先,北京稀土永磁产业上下游合作有待加强。由于北京地区的稀土永磁相关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会同时受到上下游的影响。稀土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应用市场需求量的变化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波及到整个产业链。因此,北京地区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应逐步加强与上游稀土原料供应商与下游市场应用商的沟通,建立密切的协作机制和良性的竞争秩序,从而稳定稀土永磁市场,防止大起大落的价格波动对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作产生破坏性影响。
其次,虽然北京的稀土永磁产业在国内首屈一指,但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高端产品研制和制造能力有待逐步提升。从近 2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准确的看出,未来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高端应用领域将是稀土永磁材料的重要市场。开发高磁能积、高矫顽力、耐高温的稀土永磁产品将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运营风险的关键。因此,北京稀土永磁产业应以国家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指导,发挥北京地区的研发和产业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努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快技术创新,推动北京稀土永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越来越密集的国际间摩擦也将会对国内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出口以及中外企业的合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稀土永磁企业在逐步扩大产能的同时,需要把握国际市场动态,适当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国内市场,保持谨慎、稳健的投资态度,防范风险,以保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