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乐鱼乐鱼官网,咨询电话
工厂设备
专注永磁产品的生产与创新
工厂设备
  • 生产设备
  • 检测设备
联系我们
亿航“空中的士”最快年底启动商业载客运行 湾区沃土如何开出低空经济之花?
文章出处:生产设备|
阅读量:1|
时间:2024-12-11 16:36:08

  不久前,亿航智能的“民用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申请获得受理,这是产品层面实现商业化的最后一环,也将开创全球eVTOL商业运营之先。预计,最快今年底就能完成取证并逐步开启商业载客运行。

  2023年底,低空经济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4年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随后,各地不约而同地集中发布相关产业政策……彻底“火”了。十年研发,三年适航。走的每一步,都沿着这个“万亿赛道”。

  亿航智能为何能精准踩中风口?从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沃土中,亿航智能吸收了哪些扶持和滋养?近日,成都传媒集团特别策划“探‘新’长三角借‘力’大湾区”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亿航智能,探寻低空经济如何在大湾区沃土上跃动出活力。

  2014年,曾就读于清华大学、酷爱航模和飞行的胡华智在广州创立了亿航智能,开始了他的航空器事业。当时,eVTOL概念还是个新事物。亿航智能最早的载人航空器——亿航184项目便是从那时开始立项。

  在那之前,胡华智曾创立北京亿航创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大型指挥与控制管理系统。胡华智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挥调度系统、2010年广州亚运会相关智慧道路指挥系统的搭建,在指挥调度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7年起,亿航智能生产的eVTOL开始在全球各地进行试飞,截至目前,已在17个国家完成超过5万架次的安全飞行,逐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飞行规则和运行体系。

  在过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由于eVTOL产品还未适航和大规模量产,亿航智能除了埋头研发,对外主要是通过承接政企单位的无人机飞行编队表演,与大众见面。而这也让亿航智能积累了航空器飞行调度和航线规划的能力经验——如何让上万架在固定的低空空域有序移动,变化方阵,且不会出现冲撞。这为后续载人载物航空器的安全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3年12月,亿航智能申请国内外专利948件,授权国内外专利428件。正是凭借前瞻布局和突破创新,亿航EH216-S成功取证,成为全世界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产品。

  在亿航智能展厅,EH216-S就像个吸铁石,吸聚了全国的目光。今年以来,前来调研参观的地方政府主政者、媒体机构、行业伙伴,把这个航空器团团围住。一天最少也有七八拨调研团,最多时有十几二十拨人,甚至连打卡拍照都得排队。

  在成都传媒集团调研团到达公司总部时,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刚刚接待完两拨客人,其中一拨为韩国媒体调研团。这一年来,贺天星代表亿航智能接待访客、出席活动、接受媒体采访合计不下百次。

  贺天星认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集大成者”。“我们正真看到最前沿的或最火热的产业赛道,都能在低空经济未来的场景应用里找得到。例如无人驾驶技术、大数据算法,以航空器碳纤维和铝材为代表的新材料,电动航空器里的电池、储能、电机等新能源技术,还有飞行管理、城市智慧管理、立体交通调度等,都汇聚在低空经济里。”贺天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以,低空经济集成了所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亿航智能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正集聚这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广东省制造业高水平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支持高性能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数据链、图传系统等研发技术,以及无人机下游应用发展。

  不仅如此,亿航智能总部所在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市开发区)是广州制造第一大区,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新型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级,为低空经济蒸蒸日上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广州市黄埔区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超50家,产值营收超130亿元。

  贺天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体系比较完善,人才要素、创新氛围、金融环境、容错机制都很强。过去十年,亿航在大湾区能够很快找到上下游的产业链,找到资金,找到比较合适的人才,从产品研制、生产制造、实验试飞,再到适航取证,都在这片土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动和支持。”

  2020年12月,当亿航智能正式向中国民航局提交EH216-S的型号合格证申请时,相当于闯入了“无人区”。

  按照胡华智在今年4月生产许可证取证仪式上的说法:“原来是连门都找不到,我不知道找谁。”毕竟,EH216-S既是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又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技术和产品都走在了监管的前面,缺乏先例,审定基础和标准基本为零。

  “‘无人机载人’颠覆了现有民用航空器载人载客理念,亿航公司申请EH216载人无人机型号合格审定是全世界首例,引起世界无人机设计制造者及欧美国家民航局方的高度关注。”2021年4月,民航中南局召开了亿航载人无人机型号合格审定首次会议,并在会议纪要中如是说。

  在困难面前,主管部门体现出了魄力和担当。中国民航局协调和统筹来自全国民航各单位的适航审定人员,组成了22人的“国家队”审查组。

  没有标准,那就制定标准,成为标准。据《中国民航报》报道,审查组以标准先行为原则,根据其设计特性和预期用途,基于项目风险和审定目标,结合工业实践起草了适航标准。

  2022年2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对外发布《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为亿航EH216-S的型号合格审定提供了审定基础依据,这也变成全球上第一个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局方适航标准。适航标准颁发后,审查组与亿航智能对照适航标准条款,根据设计特征和使用场景,逐项推进,反复讨论,确定了项目的审定基础和符合性方法,并明确了项目管理模式和时间节点。

  为配合适航审定,亿航智能进行了大量实验室、地面和飞行试验,历经超过500个科目的摸底试验、40000余飞行架次的调整试飞,以及65个大项和450多个科目验证试验。

  提交申请三年后的2023年10月,中国民航局向亿航智能颁发了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随后短短半年,EH216-S其他取证工作快马加鞭:2023年12月获得标准适航证,2024年4月获得生产许可证,三证均是全球首张。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EH216-S完成了产品层面的审批程序,能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胡华智说,亿航智能的适航审定经历,是给同行“开路”和“排雷”,“现在已能找到门了”。

  业内评价称,在全球eVTOL相关航空适航规章体系仍在逐步探索的情况下,我国严谨、科学地制定了线-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适航审定的法规基础,是中国民航局、亿航智能以及全国无人驾驶航空从业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续国内甚至海外该类别航空器适航审定工作更高效、更广泛地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三张证(生产许可证)的取证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据民航中南局适航审定处处长林和勇在今年4月初的取证仪式上透露,在EH216-S于去年10月取得型号合格证后,亿航为尽快满足市场需求,期望在生产许可审查过程中能生产和交付少数的航空器。

  “为满足申请人需要,生产许可审查组经过评估亿航智能生产质量体系的建设情况,同意按照‘依据型号合格证生产’(TCOnly)的特殊程序,对亿航的生产检查系统来进行专项评估,并批准了少数限制的生产计划。”林和勇表示。

  一事一议、体恤企业的精神,让胡华智非常感动。“当时,我们还没有拿到生产许可证的时候,中南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经常跑到我们工厂,亲自来为我们做现场的生产审定。”为此,他专门在取证仪式上对有关部门表示了感谢。

  eVTOL作为新兴起的产业,产品理念走在前沿的同时,企业经营发展的困难也是未知且繁多的。值得庆幸的是,当遇到困难时,亿航智能并非独自面对。

  让胡华智印象很深的是,晚上10点多,他还可以去拜访相关的区领导,交流诉求。今年5月,胡华智在接受广州市黄埔区融媒体中心采访时表示,企业扎根在黄埔区可以很“任性”,可以大胆地提出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黄埔区有能力也有意愿挖掘每一家有潜力的企业。

  “对地方政府而言,扶持一家研发周期较长的科创企业,几乎不会让区域经济产生立竿见影的增长,但黄埔区愿意相信亿航。”胡华智表示。

  贺天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黄埔区的政策资源十分丰富,管理体制精干高效,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样优质的营商环境,给予了企业很大助力。例如,黄埔区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支持中小企业办大事、支持中小企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从落户投资、研发创新、金融扶持、人才支持等多方面逐步优化政策和服务,有利于我们全心全意投入创新研发。”

  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例如,去年12月,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商业首飞演示的地点,就选在了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九龙湖广场,这里也成为EH216-S后续开展常态化飞行体验的固定起降点。目前,亿航智能在黄埔区珠江岸边穗港码头的新总部大楼和配套设施也正在建设中。今年2月,亿航智能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空港经济区、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丰富的低空产业链生态。

  以亿航智能为链主,广州市黄埔区正在持续进行低空产业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依托亿航、小鹏等载人无人驾驶独有基础优势企业,重点引进联合飞机、大信旋翼、御风未来、牧羽天航空等行业领先企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政策配套方面,去年10月,广州市黄埔区在全市首发《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合乎条件的单个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力度最大、低空经济产业链条覆盖范围最广的专项支持政策之一。

  在资金支持方面,去年12月,黄埔区与广州产投等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加快引进和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项目。这是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产业基金。

  在用地保障方面,黄埔区综合空域、区位、安全、规划等条件,选定建设约5平方公里地块,正在打造集制造、科研、检验测试、飞行服务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园。

  在新一轮城市产业竞赛中,低空经济显然夺下了“赛点”。今年以来,亿航成为“接单大户”。

  据上半年披露的签约情况,亿航智能如今手握太原西山文旅50架协议订单和450架意向订单,以及温州文成交通集团30架协议订单和270架意向订单等。此前,亿航已经与广州、深圳、珠海、合肥、无锡、武汉、重庆等城市达成合作。

  签约加速,也给公司业绩增色。今年第二季度,亿航EH216系列航空器交付量创纪录地达到了49架,远超上季度的26架。公司季度收入也首次突破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首次扭亏。对一家成立十年的科创型公司来说,首次盈利是一个拐点,意味着商业模式正初步得到市场验证。

  从适航到量产,亿航智能eVTOL的下一步是商业化运营。今年7月,亿航智能旗下专门从事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运营服务的全资子公司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其在合肥的合资运营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分别向中国民航局递交了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申请并获得受理。

  “前面三个证是产品层面的合规,就像汽车的产品合格证。那么,接下来的运营合格证,就好比网约车的经营许可,代表公司能够用这样的产品去做商业运营,产生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收益。”贺天星生动地解释道。

  按照汽车产业的逻辑,这相当于,亿航智能既想当“比亚迪”,又想当“滴滴”。

  贺天星解释了亿航智能如此布局的考虑:“我们从始至终都是双轨运行,研发生产制造+商业运营服务。我们想要通过经验和实践,为新的产业赛道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商业化发展路线。”

  他也谈到,未来,低空经济的“蛋糕”中,商业消费服务会占到较大的份额。“我们也希望自己别错过这个‘蛋糕’。因此,我们在各地开展商业合作,和当地的合作伙伴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紧密联合,一起拓展eVTOL商业化的市场。”

  根据亿航智能的规划,公司预计最快在今年底成功取得运营合格证。“取证之后,我们就会在节点城市,例如合肥、广州优先开展商业载客。这些城市的起降点,有的正在开工建设,有的已经完工。亿航也已深度参与制定eVTOL起降场技术方面的要求。在这些基础设施和体系的支撑下,相信商业化之路会比较顺利。”贺天星表示,首批商业运营的场景会以城市观光、空中游览、固定航线交通接驳等的文旅场景为切入点。

  设想一下,未来,eVTOL商业载客若能实现常态化运行,这将对公司实现商业闭环、达成持续盈利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也将为我国内涵丰富的低空经济提供一个新样本。

  当然,一家厂商不足以撑起整个产业,一枝独秀也不是低空经济。多业态、多主体、多场景、多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才能繁荣。这时,政府的“引路”和“筑基”作用就将发挥出来。

  例如,为加快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广州市黄埔区加强场景适配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了“4+9+N”的低空起降点,同时还配备飞行的信号、监管、气象等配套设施。同时,发布低空经济16个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首批55项机会应用场景,加大应用场景供给,释放政府和市场主体需求。

  而在广州市层面,不久前的9月,广州城投低空公司宣布将承担全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空中交通综合运营等功能。今年底,广州塔和海心沙两个广州核心地标会率先建成低空飞行起降点,未来全市11区都将拥有起降点,并形成覆盖全市的一张网。

  “随着航空器部署量的提升,让大家能看得到、摸得着、坐得上,还有商业运营点的完善布局、政策法规以及标准的支撑,以及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和产品能完成适航取证,我相信,低空经济会慢慢走向成熟。”贺天星最后说。

  在亿航智能的调研中,我见证了一家科创型企业十年磨一剑的艰辛之路,也感受到了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赛道的巨大潜力。亿航EH216-S三次开创性取证,不仅是技术的胜利,也是对未来交通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它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出行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一个更加绿色、高效、智能化的低空交通网络正在逐渐形成。

  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更是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产物。亿航EH216-S的成功,既来自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坚持不懈,也脱胎于政策扶持和产业环境的共同作用。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文化、政策优势、产业基础,为亿航智能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低空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当无人驾驶电动航空器开始商业载客,如何确保低空交通的安全、高效和环保,如何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标准,都将考验企业、政府和社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