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习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围绕这一区域发展的策略专门召开的座谈会,也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主持的第8场推动区域发展的策略落实的座谈会。
我国西部地区涵盖了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覆盖3亿多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30多次赴西部省份考察调研,深入基层边疆一线,看百姓生活、看生态保护、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指引方向。落实要求,西部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动大保护、大开放,高水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达26.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比重提高到21.5%。西部地区经济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均居四大板块之首。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占全国的75.7%、45.5%、49.8%。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4万公里。
习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起的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甘肃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主要有农业、煤炭工业、能源产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工工业、文旅产业、中药材产业等。从以上优势产业看,基本是传统优势产业,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都应放在国内、国际大市场中去比较分析,分析我们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有没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还是只在省内有比较优势。通过比较分析,明确奋斗目标,向国内、国际高端产业方向迈进。现就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向产粮大省迈进。《2023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前10省(区市)的播种面积在4763.5至14743.1公顷之间;粮食产量在3068.0至7788.2万吨之间。甘肃省的播种面积为2710.9公顷,粮食产量1272.9万吨。依照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总体要求,我省应持续增加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进入产粮大省行列,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打牢坚实基础。
二是要发展高端优质农产品产业。草食畜、林果、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等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油橄榄、静宁苹果、兰州百合、武都花椒等丰富的甘味农产品也逐步形成了产业。今年前四个月,甘肃依托道地中药材优质品质,实现中药材收入0.24亿元,出口值增长25%,出口拓展到14个国家和地区。静宁苹果区域品牌位列2024年中国区域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值)百强名单第17位,品牌价值170.09亿元。我省是苹果面积第二大省和核心优势产区,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60亿元。武山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首位产业,聚力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链条延伸,不断促进蔬菜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全县蔬菜种植培养面积42万亩,产量135.7万吨,产值43.1亿元,远销全国24个省市。以上成功案例说明,我省各地在发展特色农产品方面综合优势显著,只要目标明确,因地制宜,科技赋能,优质培育,发展优质农产品必然前景广阔。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各地应作为主攻方向,精心规划,稳步发展,尽快促进各地优质农产品成为支柱产业,在全省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
三是要发展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202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地就近转化增值。我省优质农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良好基础:如张掖市打造了以种子、蔬菜、马铃薯、设施农业等11条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农产品加工公司产业链持续延伸。在民乐工业园区的甘肃万德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脱水生产车间,收购的洋葱送入生产流水线,经过切碎、脱水、烘干等程序后,加工成脱水洋葱粒、洋葱粉等产品,出口日本、美国等地,今年的加工预实现生产总值3000万元。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我省有很多,充分说明甘肃在优质农产品加工方面有非常好的优势,国际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各地应把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加工公司要优化布局,在优质农产品相对集中的地区,依据需求,统筹协调引进标准化加工公司加工农产品,相邻相近地方尽可能不重复引进同类加工公司,避免产能过剩。通过农产品产业园区、集体农庄、专业合作社等有效组织形式,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品质一流。要紧盯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地方应建立深加工农产品专业销售团队,一方面紧密观察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为生产、加工农产品提供改善提升信息;另一方面建立稳定的国内国际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需求客户群,确保深加工农产品受到广泛欢迎,销售规模保障有力,效益水平高,成为地方重要经济支撑。
甘肃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40.38亿吨,占全国比重2.0%,位居全国第10位,探明资源储量为381.89亿吨,保有资源储量220.69亿吨,2022年开采量5875万吨,预计2025年煤炭开采量达到7000万吨;煤层气预测储量1.4万亿立方米,页岩气综合预测地质资源量1.8亿立方米,具备建设亿吨级大型绿色智能煤炭生产基地的资源条件。个人自己的观点认为,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以后科学技术水平更高的情况下,可能用途更广,目前应有限开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充分的利用煤炭优势资源有限开采,发展清洁高效产业,必将又形成一个强劲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极。
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清洁高效产品。我省石化企业势力雄厚,生产煤炭清洁高效产品,有很强的优势。煤矿企业应与石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的生产合作机制,生产煤化工产品,如焦炭、焦油、煤气、乙烯、丙烯、苯、甲醇等。煤油制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油、重油等。煤制化肥,如尿素、氨水、硫酸等。煤制电力,如燃煤发电、煤气发电、热电联产等。煤制建材,如水泥、建筑材料等。煤制化学品,如塑料、橡胶、颜料、纺织助剂等。煤制冶金产品,如铁、钢、合金等。华煤集团煤制甲醇分公司生产的甲醇、硫磺、聚丙烯、丙烷等煤深加工高的附加价值化工原料,是通过对煤分质转化利用,效益翻了几翻。因此,煤炭深加工商品市场前景好,效益水平高,应列入主攻方向之一,大力发展。
二是要主攻矿山设备制造。我省煤矿业经过了长期的煤炭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发展矿山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显著。我省矿山设备生产企业,应紧盯国内国际矿山产业最高水准,研发生产高科技、高智能、高效能的矿山破碎设备、采矿机械、采掘机械、钻孔机械、掘进机械、采煤机械、石油钻采、选矿机械、烘干机械等。在此基础上,研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等矿山安全动态监管系统,成为国内高端矿山设备制造的重点省和全省重点产业之一。
三是培养高专业水准的全产业链专业队伍。我省在把煤矿产业作为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应同时培养全产业链专业化队伍,专业化队伍不仅仅可以完成本企业、本地区、本省的煤矿生产、矿山施工、矿山装备制造、安装、维修等作业,还能够承接国内国际煤矿和矿山生产、矿山设施设计施工、研制开发高端矿山设备、矿山安全管理系统等,成为煤矿产业又一个经济稳步的增长极。
甘肃是风光资源大省,全省风能、光伏技术开发量分别位居全国第4、第5位,作为全国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在崛起。根据今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要求,大力推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鼓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技术开发应用。我省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应向这一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大力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储能等,以最快速度占领制高点,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强省。储能是今后能源领域核心竞争技术,储能就是根据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把富余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存起来,当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不足时,通过时空变换,再把存储的电能补回去,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我省能源产业应在重水储能、抽水储能、压储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化学储能等方面迅速攻关,占领制高点,成为新能源储能技术优势大省、产品强省。
有色冶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其发展直接影响国防等重要领域的发展。甘肃是国家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境内有镜铁山铁矿、白银铜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储量高度集中,矿石品味、综合利用价值高。全省已探明有色金属矿种158处,已探明的矿产地3500余处,已探明的大型矿床180余处,钴、铂、钯、铱、锇、铑、钉等1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1位,铬、锌、金等1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5位。2022年甘肃有色金属储量约1135.67万吨,其中,锌储量最高,为500.93万吨。甘肃依托矿产资源逐渐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开发及后续加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发展中,应以推进有色金属产业高端延伸,推进基础冶炼向深加工发展,重点延链钛白粉、新基建用钢、军工合金钢、靶材、集成电路芯片、特高压输电用电缆、轨道交通用铝材、3D打印材料、催化材料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器件、锌空电池等高精端产品为主攻方向,保持支柱产业优势,发展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强省。
石化化工产业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国内有16条天然气、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从甘肃境内通过,是全国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线路最长、最密集的省份之一,从而带动了当地石化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省原油年加工能力1670万吨,原油产量1166.4万吨,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8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215.8亿元。我省石化化工产业体系完整,产业体系已逐步由传统产业向新兴起的产业转变,氟化锂、碳纤维、风电涂料、水性涂料、聚苯硫醚等一批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产品迅速涌现。产业链完备,主要有煤化工产业、乙烯产业、丙烯产业、碳四产业、芳烃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雄厚的石化化工产业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今后的展中,重点应大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较为强大石化化工聚集群和强大产业规模效应。
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全省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220余种,规模化种植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全国363个重点品种中,甘肃有276种。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中名列前茅。甘肃优质的中医药自然环境,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在未来发展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是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这一生产方式的问题是,种植的标准化、优质资源性很难保证,农民承受不了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严重亏损。药源地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大规模的公司投资中药材生产,流转集中农民土地,培训农民群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样以来,风险由企业承坦,农民不再承担损失。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不仅保证了中药材纯正品质,而且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二是要扩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规模。中药材精深加工,是提高中药材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的最有效方式,药源地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加强这方面引导,精心编制本地中药材精深加工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大规模的公司,特别是国内外知名药企投资办厂,如板蓝根系列新产品加工、甘草提取加工、黄芪系列新产品精深加工、党参饮片切片等。通过各药源地都能进行中药材精深产品加工,大幅度的提高中药材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三是要培育中药材有名的公司品牌。知名品牌企业创造的效益,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地方产业的总量,能够产生规模效益水平。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药源地中药材精深产品加工中,注意仔细观察药企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现和培育我省知名品牌企业。在培育知名品牌药企中,应注意与地方道地中药材紧密结合,以纯正的中药材为基础,以高科技专业方面技术为手段,研发生产出疗效好、市场竞争力很强的中医药产品,使企业成为知名品牌药企,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稳步的增长力。
我省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品质。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散发着浓郁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气息,天水则展现出神秘的远古文化。甘肃省辽阔的苍茫大地,隐隐浮现出金戈铁马,鼓角铮鸣的历史画卷。依托丰富且独特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已发展为重要优势产业。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文旅产业要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在创新上突破。
同时创新文创产品。不断组织研发具有地方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持续增强文旅经济效益水平。
综上所述,推动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是实现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创新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必须紧盯国内国际最前沿先进的技术水平,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科技赋能,研发生产高精端特色产品,培育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产生强大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为全面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有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强科技”“强省会”战略推进兰州高质量发展 兰州市科技局清廉科研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陈得信辞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